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宜宾市高县立足工作实际,坚持为民办好事实事,围绕提升城乡教育供给水平,在精准和实效上下功夫,做深做实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催生两项改革产生“化学反应”,加快推动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不断深化学习教育成果,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对教育事业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做好“四则运算”,着力优化资源配置
改善办学条件做好加法。实施城镇教育资源扩充和改善工程,投入资金1.8亿元,新建落润、大窝、胜天、庆岭等6所镇幼儿园、迁建罗场小学、沙河小学、高岭小学3所乡镇小学,改扩建来复中学、罗场镇中学、复兴小学等乡镇中小学14所,新增学位3000余个,城镇教育资源得到进一步加强,乡镇区划调整改革“公共服务设施不变且进一步加强”要求得到全面落实。
减少运行成本做好减法。实施教育资源整合工程,撤并生源严重萎缩、学生人数不足100人、办学质量差的小学教学点11个和幼儿园(点)9个,整合教职工50余名充实到调整后的校点,每年节约经费达300余万。
满足城市化需求做好乘法。实施城区教育资源倍增工程,投入2.3亿元,新建硕勋幼儿园、悦湾路幼儿园、正大路幼儿园、东升幼儿园等县城公办幼儿园4个,新建实验二小及东升校区,改扩建高县中学和高县职校,新增城区学位6000余个,极大缓解了“城挤”现象。同时,在城区规划建设中职学校、中小学、幼儿园各一所,新增学位10000个,城区学位将实现成倍增长。
缩短师生往返时间做好除法。加快寄宿制学校建设和教师周转房建设,全县累计建设学生宿舍9.8万平方米、教师周转房近1000套,新建成落润、大窝等寄宿制小学13所,实现区划调整涉及师生往返学校花费时间缩短为原来的五分之一。
用好“四种力量”,着力提升发展质量
抱团发展用好合力。推进学区一体化建设,全县中学、小学和幼儿园分别建立5个学区,实现学区内资源整合、活动整合、教学整合、教研整合,形成发展合力。其中,罗场小学学区的“1+4+N”区域合作模式得到肯定。探索集团化办学,以城区高县幼儿园、硕勋幼儿园、柳湖幼儿园3所优质幼儿园和实验二小为龙头,成立4个教育集团,领办学区内12所学校,涉及师生7400余人,扩大了优质教育的覆盖面,缓解了“择校热”。
技术支撑用好巧力。投入4400万元推进信息化建设,全县各校点校校通、多媒体班班通、专递课堂、网络学习空间、远程在线教研实现全覆盖,切实打通农村教师在教学教研方面“最后一公里”短板,实现偏远农村学校教师能适时与市县骨干名师沟通交流,促其教研水平和执教能力得到快速提升。其中,实验一小何敏代表四川在“第十二届全国中小学创新课堂教学实践现场赛课活动中获全国一等奖。紧跟教育信息化2.0步伐,启动和组织开展STEM教育、机器人和创客教学活动,其中庆岭中学学生杨滔代表四川省参加第二十届全国中小学生电脑制作活动现场竞赛获全国一等奖。
趁势而上用好外力。推进对外开放,主动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教育副中心建设,与西南大学等高校和四川朵唯等知名企业联合办学,职业教育实现提质培优。推进与成都、重庆、宜宾等名优学校结对合作,每年选派10名校长、100名青年骨干教师到名优学校挂职锻炼,干部队伍得到快速成长。
勤练内功用好内力。围绕现代化学校建设,在强化学校管理、特色创建、师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上下功夫,创建了“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全国防震减灾示范校”“全国青少年校园篮球体育特色学校”以及各级文明校园、书香校园 、艺术教育特色学校等中央、省级、市级示范校50余所,建成了文江小学“农耕文化”、翰笙小学“翰墨书香”、硕勋幼儿园“五红党建”等一批特色示范学校。
破解“四大难题”,着力增强教育服务
办家门口幼儿园让群众暖心。按照“幼儿园就近就便”的思路,新增小区幼儿园4个,利用闲置校点开办村级幼儿园3个,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上幼儿园的愿望基本得到满足,大屋、云山等一批有品质的乡村幼儿园脱颖而出。
落实“双减”政策让学生开心。从政策、机制、治理主体、治理方式上打出组合拳,规范校外培训。截至目前共联合市场监管、公安等部门开展联合督查8次,教育部门独立督查20余次,摸排校外培训机构34个,督促完成整改5个。充分发挥学校课堂育人主渠道作用,全面启动义务教育课后服务,参与学生人数达48161人,参与比例98.4%,缓解了家长后顾之忧,全面提升了学生综合素质。
关爱留守儿童让家长安心。对全县1万余名留守儿童实施“清单”管理,实施“代理家长”结对帮扶制度,由学校教师、“五老”志愿者、党员与留守学生结成对子,帮助解决思想、学习、生活方面的情况及困难;开展“为留守儿童过集体生日”“我给父母写封信”“留守儿童共度端午”“开始亲情电话”等,弥补留守学生亲情缺;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委托集中培训加跟岗督导落实”模式,培养80名心理健康教育骨干教师,通过心理辅导室、心语信箱,专题讲座、个别辅导等形式为留守学生排解心理障碍和成长的烦恼。
优化行政服务让群众省心。大力实施“互联网+政务服务”,依法依规减少事项申请材料60%,压缩办理时限提速90%以上,实现教育行政审批相关事项和学生申请助学贷款“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
创新“四大举措”,着力提高治理效能
创新治理模式夯实治理根基。实施“机关+系统”党建治理模式,由党员领导干部包片、机关党员股室长包镇、机关普通党员包校,全面压实学校党建工作,构建全域“党建+”大格局,推进教育局机关党建、学校党建与学校各项工作深度融合。由分管领导和职能股室牵头成立两新党总支,实现民办学校和校外培训机构党组织和党建工作全覆盖,落实党建、业务双重指导。
创新治理平台拓展治理范围。构建网络办公平台,实现全系统4000余名教职工、7万多学生及其15万多名家长“面对面”与“键对键”的结合,有效扩展党建工作的范围,推动教体机关和学校系统治理智能化和高效化,减轻了机关干部和教师的工作负担。
创新工作推进机制提升治理效率。推行“五个一”工作机制,进一步将工作目标化、目标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责任化、责任绩效化,确保“幸福宜宾”城乡基础教育提升工程、“幸福宜宾”高县十大工程、疫情防控、森林防灭火、防溺水等重大项目和重点工作按进度推进。
创新教育督导机制确保治理落实。制定《县级部门、镇人民政府履行教育体育职责评价体系》《高县中小学校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工作实施细则》等8个工作制度,建立5个督导责任区,配齐配强专兼职督学32人、学校视导员58人,紧盯重点工作和重点环节,确保重点工作到哪里督导就到哪里。
【编辑:融媒体中心】
主办:四川省教育厅 制作维护:四川省教育融媒体中心 蜀ICP备05016387号-4 地址:成都市西南航空港经济开发区黄荆路9号 邮编:610207 |